国家信息中心:建议2017年CPI涨幅控制在2.5%左右浏览数:46次
2017年,虽然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等新增长动能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,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尚不足20%,难以替代房地产、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作用,经济增长将因此惯性下滑至6.5%左右。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、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2017年,虽然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业态等新增长动能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,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尚不足20%,难以替代房地产、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作用,经济增长会因此惯性下滑至6.5%左右。 谈到明年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情况,祝宝良表示,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。201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快速增长对后续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支撑,专项建设基金、推动PPP项目落地,会继续保证基建投资资金来源。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增强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等三新产业以及“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”等五大幸福产业需求旺盛,也会推进相关行业投资较快速增长。工业企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位,存货投资将呈回升态势。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,实体投资收益预期仍不乐观,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使房地产市场降温。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8%左右,基础设施投资仍起主导作用。 消费需求将继续回落。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高度正相关,2016年以来,居民收入低于经济增速,会影响居民消费能力。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会抑制与住房相关的家具、家电、建材等相关商品消费,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对政策依赖较强,1.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能否延续,对汽车消费影响较大。当然,旅游、休闲、文化、体育、教育等个性化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仍比较活跃,电商网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。总体来看,中国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,预计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9.8%左右,较上年放缓0.5个百分点。 外贸进出口仍将低迷。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。全球经济低迷和分化导致反全球化逆风飞扬,贸易保护主义、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。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秋季报告的预测,2017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1.8%-3.1%之间,世界贸易形势虽然略有改善,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的态势。国际经济环境稳中偏差,中国外贸发展仍不容乐观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加快落实,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有望带动部分商品出口,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。预计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下降3%左右,进口下降3%左右。 展望明年物价走势,祝宝良表示,2017年,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,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,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。“一方面粮食价格不会大涨,连续12年增产使得中国粮食库存创新高,现在全国粮食库存相当于一年的粮食产量,明显高于粮食库存相当于需求20%左右的合理水平,国内小麦和大米等主粮品种市场价格也高于国际价格;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会小幅波动,蔬菜、鲜果等食品价格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。”祝宝良表示,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会影响2017年CPI上涨0.8个百分点,预计明年CPI将上涨2%左右。 祝宝良同时表示,从工业品价格看,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,价格一涨,产能就会释放,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而已。同时,世界经济低迷不振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反弹空间也不大。人民币贬值会导致进口价格有所上升,随着美元加息的可能性增加,人民币还有继续贬值的空间。但中国外汇储备较多,经常项目仍存在较大顺差,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。受工业品价格翘尾因素影响,预计2017年PPI将增长1%左右。 来源:中国证券报
|